祁門縣以宣傳為抓手,以護漁隊伍建設為核心,以村規民約為引領,以部門聯動打擊為保障,初步建立縣、鄉鎮及村三級護漁網絡,著力打贏打好禁漁持久戰。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群防群控氛圍。印發3萬多份“一通告兩封信”,以兩個保護區沿岸鄉鎮為重點,逐戶發放,重點戶造冊簽收;制作禁捕方言音頻,通過“村村響”、宣傳車播放;懸掛禁捕橫幅200條,制作禁捕、禁釣標志牌200多個,制作禁食河魚桌牌500個;利用廣播電視、微信群、QQ群、公眾號等媒體(介)廣泛宣傳禁捕、禁釣,并結合近年來查處的6起涉漁刑事案例,以案說法。同時,縣漁政執法人員聯合縣公安、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及志愿者深入城區及鄉鎮200多家飯店、酒樓進行禁捕宣傳,全力營造不敢捕、不想捕、不能捕的社會氛圍。
引導村民自治,建立三級護漁網絡。把禁捕工作納入河長制重點工作內容,落實縣級河長8人、鄉鎮級河長81人、村級河長 121 人,縣、鄉鎮、村各級河長每周、月、旬都有巡河任務;在8個重點水域鄉鎮建立了護漁隊伍, 44個村制定了護漁管理村規民約,已對首批50名村級護漁員開展了崗前培訓。目前全縣已形成了縣級有漁政執法人員、鄉鎮有護漁隊伍、村有護漁員的三級護漁網絡,并全面實施網格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擠壓非法捕撈犯罪空間,使涉漁案件能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強化部門協作,健全護漁長效機制??h公安、農水及市場監管部門建立了部門會商、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督查暗訪等多項管理機制;利用110報警平臺,24小時接受非法捕撈行為舉報。針對“電毒炸”魚等嚴重破壞漁業資源的行為,建立漁政-公安聯動機制,110指揮中心在通知漁政執法人員的同時,同步通知轄區派出所共同出警。此外,縣農水局通過與縣人民檢察院及縣公安局召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聯席會議,對涉漁案件具體法律適用和疑難案件進行會商。全面推行涉魚案件生態環境損害補償機制,由縣人民檢察院對于“電毒炸”魚案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督促當事人實施生態補償。通過對涉漁案件凝聚合力、重拳出擊,達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公開一起,震懾一片的效果。
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今年組織實施了“中國漁政亮劍2021”系列專項執法行動,雷霆開展違規漁具漁法、“電、毒、炸”魚及水生生物保護區專項整治。一年來,協同有關部門相繼開展“星期三查廚房”“清籠”“清網”“水源地保護”等專項行動50余次,巡河里程3000多公里,查繳地籠、刺網 400多副;查處非法電捕行為12起,沒收電捕魚器8套,收繳罰款3.65萬元;檢查水產品零售經營戶150戶次、水產品交易市場30多個次、餐飲單位300家次。
出處:祁門縣融媒體中心
|